24日至25日,全国水果生产形势分析会在渝召开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今年重庆市柑橘种植面积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,产值效益再创新高,有望实现“八年增”。
据农业部门统计,今年重庆市柑橘种植面积290万亩,较上年增加13万亩;产量预计达230万吨,增加7万吨;产值预计达190.4亿元,增加42.1亿元,增长28.39%。
“以杂柑、脐橙、血橙为主的晚熟鲜食柑橘保持两位数的增长,支撑柑橘实现八年增。”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随着柠檬、柚类和晚熟鲜食柑橘品种市场走俏,果农自觉种植相关果树的热情高涨。由于加工果量价齐跌,用于加工的哈姆林、夏橙品种种植面积萎缩,柑橘产业迎来新一轮结构调整期。晚熟柑橘面积增加到110万亩,增长10%,早、中、晚熟品种结构由“十五”前的15:80:5调优至20:42:38。
据介绍,近年来,重庆市培育、筛选和推广了适合三峡库区发展的柠檬、地方柚、脐橙、血橙、杂柑、夏橙、锦橙等7大类数十个早晚熟柑橘优良品种,并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柑橘良种无病毒繁育体系,年繁育能力1500万株,目前已向四川、广西、贵州等周边省区批量供应优质种苗。
除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外,通过技术创新,重庆市还在营养诊断配方施肥、肥水一体非充分灌溉、生物物理防控和果树低碳循环生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。重庆市农业科技人员牵头研发的“柑橘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”和“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”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,攻克了三峡坡瘠地晚熟柑橘黄化低产、冬季落果和果实枯水难题。
此外,以改善果园生产条件、优化种植模式、满足机械化作业为重点,重庆市将三峡库区为重点的成片荒山薄地建设和改造成品种优、品质佳、品牌强、效益高、基础设施先进、标准化技术到位的精品果园。柑橘产业向三峡优势区域聚集的步伐加快,目前三峡库区及长江干支流河谷区域集中了全市90%以上柑橘面积和产量。